袈的康熙字典解释

袈的康熙字典解释

康熙字典原文正文( 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下 部首:衣部 )

音《唐韻》:古牙切;《集韻》:居牙切,𡘋音嘉。《廣韻》:袈裟,胡衣也。《楞嚴經會解》:袈裟,從色得名,三衣通稱。《通鑑》:武后賜僧法朗等紫袈裟。

义《玉篇》亦作毠,《類篇》本作𧛣。

索引武英殿刻本: 第2668頁,第13字

同文書局本: 第1113頁,第23字

標點整理本: 第1088頁,第24字

注解〔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
〔袈〕字拼音是jiā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加、衣,五行属木。

〔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ā] ⑴ 〔~裟〕僧尼披在外面的一种法衣。

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

相关创意

电视剧《白鹿原》为什么会遭全面停播?
365bet网上足球

电视剧《白鹿原》为什么会遭全面停播?

📅 06-29 👁️ 5065
弘巽科技是做什么的?
体育投注365下载

弘巽科技是做什么的?

📅 07-08 👁️ 8131
笔记本电脑右边的数字键盘怎么开
体育投注365下载

笔记本电脑右边的数字键盘怎么开

📅 07-13 👁️ 9234